新闻动态

事业编制被取消!903名人员的“铁饭碗”变“泥饭碗”!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6-24 12:52    点击次数:88

近日,山西省河曲县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,取消了903个事业编制。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

在很多人眼里,事业单位就是“铁饭碗”,能够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生活。现在这些人的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,他们的命运将如何?改革对他们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?

我们先要理解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。

自2011年起,我国政府就开始推动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,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出《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要按照事业单位的不同定位和功能,分类推进行改革,也为事业单位的转型指引了方向。

此后,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印发《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》,连同《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》等九大配套文件,这一系列政策的核心在于,将部分事业单位按功能转为企业或直接撤销,从而实现对社会发展更为灵活和适应性的管理体制。

文件明确指出,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,要推动其逐步转制为企业或撤销。不再批准设立新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。对非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,要推行“简并联强”,精简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,提高工作效率。对存在超编的事业单位进行权责明晰、人员优化配置、裁员并转等改革。

事业单位改革,涉及面广,牵涉的人员众多,所以必须先进行试点。

2020年,山西省河曲县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试点县之一。

一方面,河曲县被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的众多煤田所围绕,具备丰富的煤炭和电力资源,在经济上,财政收入连年增长;

另一方面,河曲县的人口却一年比一年少,呈现负增长态势。根据2021年河曲县统计局数据,河曲县当年常住人口的绝对量不到13万人,增速约为-0.65%。

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,有政协委员就提议,对于人口规模小,且人口外流严重的小县,进行合并试点,目的是减少行政资源浪费,提高生产要素的配比。

事业编制是根据当地人口规模来配置的,当人口规模一旦减少,事业机关合并,导致能提供的岗位也变少,事业编数量减少,事业编缩编现象必然发生。

根据摸底探查,河曲县原有事业编制总数为1964个,这个编制,一部分要被省市两级政府收回将近1200个,另外要安排100余个编制,用于扩大乡镇基层队伍。算下来,河曲县只能保留659个事业编制。

虽然经过了第一轮改革,仍然还有1562个事业编,这意味着还有903人需要退出事业编制队伍。

经过两年努力,该县的党政机构由36个整合到22个,涉及改革的事业单位由186个整合到40个,事业编制由近2000个减少到659个,903人的事业编制被取消。这标志着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
当然,这903位被取消事业编制的人员,并没有失去工作,而是被重新调整安排。

鉴于乡镇基层办事队伍需要加派人手,根据上级政府的统一精神,这些人员被安排到乡镇综合服务中心、党群服务中心、退役军人服务站等部门,不但解决了工作问题,还扩大了服务窗口类工作人员数量,也是一项利于老百姓的民生工程,同时也减轻了当地财政的巨大压力。

不管怎么说,事业编制的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,而且下到基层,工作条件和交通都不如以前便利,个人发展前景也变得不太明朗。

虽然,对于个人来说,编制被取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故,要理解这给员工生活带来的冲击。但是,改革是历史的潮流,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大局。党和国家推行改革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,这符合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。

对于事业编制被取消,903名人员的铁饭碗变泥饭碗,你有什么想说的?欢迎私信留言。

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购彩中心-购彩大厅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